
为了抵御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志愿军15军在五圣山阵地上修筑了一个庞大的坑道防御系统。这些坑道总长超过9000米,且配套有50000多米的堑壕和交通壕,另外还设置了4条反坦克壕和5000多米的鹿砦与铁丝网。这一完整的防御体系被称为“四能”坑道体系正规股票配资网址,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抵御美军进攻的关键所在,让美军的攻击陷入困境。然而,美军并没有像对付日军那样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这些坑道,为什么呢?
与志愿军在上甘岭修建的坑道相比,日军在硫磺岛上的坑道设计存在明显缺陷。硫磺岛的坑道在规划和施工上并不合理,完成度也远远不足。那时,日军的海空力量已被摧毁,无法为硫磺岛提供有效支援。为了应对美军的登陆,日军指挥官栗林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利用地形和当地的火山灰与水泥混合,建设了众多地下工事,其中有些可以容纳三四百人的大型暗堡。栗林还计划挖掘2.7万米的地下通道,将所有工事连通,但由于美军的进攻,日军仅完成了1.8万米的地下工程。
展开剩余73%在此情况下,栗林改变了战略:不再依靠坚固工事进行纵深防御,而是在折钵山和元山等地实施纵深防御,同时沿海滩设立“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栗林强调不要与美军的先头部队进行正面硬拼,而是在美军先头部队登陆500米后,依托地下工事进行集中打击。此战术催生了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登陆战役,硫磺岛战役成为美军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占领的战略要地。最终,日军在折钵山与元山的坑道和暗堡中被围困,但美军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摧毁这些地下工事?最后,他们采用了火焰喷射器,成功清除了这些“老鼠洞”中的日军。
回到朝鲜战场,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也全面转入坑道作战。面对敌人的炮火、毒气弹和硫磺弹等各种攻击,敌人虽然使用了多种方法,但没有像在硫磺岛那样使用火焰喷射器。那么,为什么美军不采用这种方式呢?
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志愿军在构筑坑道时,已经充分考虑到火焰喷射器的威胁。每个坑道口都朝向敌人,且每个战斗坑道都配备了充足的兵力和武器,包括机枪、狙击步枪、迫击炮和山炮。最重要的是,这些坑道相互连接成网,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如果敌军小部队试图用火焰喷射器攻击某一坑道,其他坑道的战士可以迅速支援并用火力消灭敌人。事实证明,敌人在初次尝试使用火焰喷射器时,几乎被全歼,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战术。
其次,志愿军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有利,令美军难以发动有效的火攻。志愿军的坑道口设计使得美军几乎无法绕到志愿军的背后或侧面进行火焰喷射。敌军的火焰喷射器只能从正面发动攻击,但这也意味着美军很容易被志愿军的反击所击退。
第三,国际政治因素也让美军不敢使用火焰喷射器。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声誉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中威胁使用原子弹,或在战后使用细菌武器、毒气弹等。随着这些行为被曝光,国际舆论对美国的批评日益强烈。如果美国再使用火焰喷射器这一非人道的武器,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国际反感,损害其声誉。
因此,尽管火焰喷射器在理论上可能有效,但由于战术、地理和国际压力等多重原因,美军最终没有采用这一方法。即便如此,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依然使用了大量的炮火,给志愿军造成了显著损失,但最终未能突破志愿军的坑道防线。美军将这些坑道称为“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
发布于:天津市优配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